作者:龙悦
发布时间:2022-07-11 12:54:47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辞海》对“副刊”的说明:一般指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中国报纸的副刊起于清末,大都刊登休闲文字。
中国人自办报纸始于19世纪70年代,首创副刊的,是上海《时报》编辑包天笑。
由江苏溧阳人狄楚青筹资创办的《时报》,于1904年6月12日在沪上创刊,每天出两大张。1906年2月间,包天笑受聘为《时报》编辑。
包天笑,是著名报人、小说家,1900年与友人合资在家乡开办了东来书庄,自任经理。次年创办《苏州白话报》,以新闻、政论为主,文字深入浅出,简明扼要,读者众多。
狄楚青鉴于《时报》人手不足,几经物色,邀请包天笑加入,包天笑欣然应聘,被分派为新闻编辑。他是个颇有创新意识的人,倡言报纸不应守旧而要有所改革,除刊登各报通用的新闻、政论外,还须有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字。
时上海英商字林洋行的《字林沪报》,出版了“附张”《消闲报》,登载休闲文字随报发送,读者反响良好。
包天笑受此启发,动起了创办副刊的念头,于是就版式、栏目、内容的设置构想规画,听取读者意见后,拟成计划书提交狄楚青,并说明创设“附张”的目的,在于供读者饭后茶余消遣,提升《时报》吸引力,使增加发行量。狄楚青赞同核准,委托包天笑具体操办,并要他担任“附张”的主编。
包天笑酝酿推敲,取“阅报未尽兴致”之意, 给“附张”定名为“余兴”。经认真编排,“余兴”与读者见面,它区别于英商洋行《字林沪报》的“附张”随报发送,而是将“余兴”开辟在报纸上,亦即成为报纸版面的一部分,这一形式后来为大小报章采用,成为定制。
“余兴”刊登新闻、论说以外的杂著,诸如知识小品、幽默笑话、游戏文章,形式多样,有诗词、小说、笔记等,五彩缤纷,趣味盎然,受读者广泛欢迎。也因此吸引了一批作者,争相投稿“余兴”,使“余兴”益发精采。
随着时间推移,《时报》销路开拓,读者群与日俱增。胡适在《十七年的回顾》中称赞云:“《时报》成了中国知识阶级的一个宠儿,我在上海住了6年,几乎没有一天不看《时报》的。”
沪上报章《申报》《新闻报》等纷纷效法,各各增设“附张”,外埠报纸跟着进行,报纸设附张成了一时之盛,渐至普及。
诚如《辞海》所云,因为当时并无“副刊”之谓,故称之为“附张”“副张”或“消闲版”,后来从区别于正刊新闻、时评的考虑,始有人称之为“副刊”,逐渐得到各界认同。
自包笑天创设副刊之日起,一代接一代广大读者的共同观感: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报章增色,给读者以知识性、趣味性的享受,报纸不可无此君,读者不可无此君。
《时报》编辑包天笑,开近代报纸副刊先河,功莫大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