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古代的军事重地——秦一号兵站

作者:师正伟

发布时间:2022-11-23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秦一号兵站遗址位于211国道陕甘交界0公里界碑东南方1公里处的甘肃正宁县中湾林场南侧的大古山梁上,地处子午岭南部的最高峰,海拔1756米,地势居高临下,气势宏伟。地形北窄南宽,形似葫芦,南北长450米,宽150米,东、西、南三面临沟,北面依山,当地人称40亩台,北面只有30米宽的出口紧贴秦直道,形成天然屯兵营地,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正宁史话》记载:“秦代,兵站关城设南北二门,一层为门洞,二层为门楼子。东、南、北有土夯筑成的围墙,西面依山势削土代墙。关城内最高处是轩辕黄帝升天峰,峰下削挖窑洞20余孔,供驻军守关之用。”

1986年全国文物普查中,考古工作者在兵站遗址发现了用姜石铺成的院落地面和夯土墙基、素面方砖,几何纹路与绳纹方砖、瓦等十四种建筑材料。同时还发现了石窟寺群和瓦椁秦墓。这些都是我国首次发现。石窟寺里13处壁画栩栩如生,彩绘则色泽透亮,白描亦线条清晰。瓦椁秦墓的椁室全用板瓦和筒瓦筑成,墓内尸骨无存,但有一对玉鹿,一对玉龙和一个纹饰细腻的玉璧,色泽依然纯正。墓内出土的一个黑底间有红倏的木质漆盘,虽然木已全腐,但漆层结成的外壳完整无缺,足以表明秦代涂漆艺术之高。从瓦砾散布的面积和残瓦上的标记看,其兵站规模恢弘,可屯兵数千。

秦一号兵站不仅是古代北拒胡羌,南屏京畿的重要关隘,更是沟通东西的战略要地,也是秦代大将蒙恬调兵遣将、运筹帷幄的雄关。以后汉、唐、宋、元、明各朝各代在此治兵驻守沿用至清初废弃。如果你沿着树荫遮蔽的秦直古道向甘肃正宁方向行进大约5千米,可以看到路边有一个仿秦时关隘造型的木门,门的左侧悬挂着“明兵马巡检司”木牌。离门不远处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调令关巡检司”,碑的背面还有这样的文字:“据明《庆阳府志》记载,明初朝廷在这里设调令关巡检司,驻军35名,其中弓箭手20名,辅司兵10名,膳食管理服务4名,游击将军1名。据考察在关内土窑和院中,发现有秦汉时期的陶罐瓦片和元、明、清时期的碗、罐碎残物,而且大部分已被烟熏成黑色,证明历代常驻兵丁无疑。”

秦一号兵站是秦直道上的军事重地,是秦朝繁荣强大的重要保证。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为抵御匈奴南侵,派大将蒙恬循子午岭主脉修筑了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起点今淳化县北,终点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全长700多公里。直道的修筑贯通,与长城呈“丁”字相交。横有秦长城,纵有秦直道,互为依托,共同构成了秦帝国北部边疆重要的防御体系。凭借这一通道,秦始皇的铁甲兵,从淳化林光宫屯兵地出发,粮食和军辎源源不断地北运,3天3夜就可抵达阴山脚下,摧城拔地所向披靡,从此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张弓报怨”,远遁大漠戈壁深处,数十年不敢露头。秦一号兵站的设立无疑对确保秦直道的畅通无阻,抵御匈奴的外犯忌,起到了功不可没的强大威慑力。

2012年9月,甘肃省正宁县在秦一号兵站古遗址附近恢复新建了以防火瞭望、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仿秦式烽火台一座,海拔高度1760米,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塔高五层共20.8米,建筑面积479平方米。成为调令关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是瞭望关貌、坐看日出、眺望云海、倾听松涛,欣赏调令关林海风光的最佳去处。

责任编辑:唐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