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清清的马莲河水

——马莲河水土保持流域治理回忆

作者:石道杰

发布时间:2023-12-18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春夏之交,走在望宁路口到玉皇沟这条公路上,路边葱茏的树木投下片片绿荫,松脂、槐花夹杂着一股股芳香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清爽的空气十分宜人,时而传来几声清脆悦耳的鸟鸣。“S”型的柏油马路迂回在林海之间,山下川道里的固城河两边排列着层层梯田,梯田上一座座白色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对面是绵延的青山,青山环抱一坝体,隐约可见坝尾的水光潋滟……这里可不是江南的水木田园,而是陇原上草洼沟流域的生态景观。眼前这一道道美景,一句“吃水不忘挖井人,心中挂记有功人”油然而生。荒滩成良田,秃山变翠峰,这样醉人的美景,这样骄人的成绩都得益于甘肃省庆阳市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的成功实施(1994年—2001年),归功于那些执着于水土保持事业的追梦人。

1994年8月,我们几个从农业院校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被组织分配到合水县马莲河水土保持世行项目办公室工作,阔绰的单位名称让许多同学羡慕不已,不用下基层,花的是“世界银行的钱”,还有人传说是美元。可这新鲜劲没有持续多长时间,11月,开始是跟着一帮各乡镇抽调的水保员做世行项目第二期规划,学校知识好像没有用武之地,几天来,还得把只有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的人叫师傅。我被分到太乐沟小流域,任务是整理好内业资料。12月中旬,跟着水保员张学辉、杨生权到太乐沟小流域搞外调,车坐到何家畔,踏着齐脚的积雪边走边调绘,步行15里到盘马,晚上住宿到一户农民家,第二天早饭后,又一个山头挨着一个山头、一架沟挨着一架沟,勾图填表一份又一份,晚上八点多才翻过太乐沟到达定祥乡政府,鞋都湿了,一天没吃饭,又冷又饿,那时的定祥乡政府竟没有一家饭馆。还是张师傅有办法,打听到街道附近一个老教师做寿,他说“走,咱们带个礼混饭去”,就这样才解决肚子问题。慢慢地才知道这样的生活就是水保人的家常便饭。也许现在许多人难以置信,世行几个亿的项目规划不是出自那个科研院所、设计单位,而是出自这群“泥腿子”之手。这个传统现在还保留着,水保规划、科研、设计还是由我们这些老水保在做,每年设计费就节省几十万元,没拿一分钱的酬劳,甚至连一份慰问品也没有。

跟着老水保员下乡,很有意思,他们走到哪儿人都熟,西华池镇到村里工地,骑自行车也就一小时路程,和老杨工杨永刚同志走就得花两个小时,走走停停,男女老少都打招呼,“杨工、杨工……”叫个不停,家长里短,啥事都说,忙得像个大媒人,后来才体会到那是乡亲们的一份信任,这不是一夕一朝就能得到。每年平田整地,每一个村都等着杨工来规划、放线,没有经纬仪、没有坡度仪,就一双眼、一把镢头,有时镢头都不用,就用脚划,埂高就用嘴说,我们看得直摇头。按照技术规范200亩的坡耕地测量、设计、放线少说也得15天,可他用了不到半天的工夫,工程完成后再看,梯田和测量过的竟然一样水平,埂高不多一公分,土多不过一车子,这真是顶呱呱的“硬功夫”。

现在,这群“土包子”逐渐退休,我们也不断成长、有的继续奋战在水土保持行业,大都取得了中级、高级职称,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已成为一方主要领导,但水保行业扎实、朴实、深入群众的作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1997年春,我任县马莲河项目办技术员,在草洼沟小流域蹲点包片,从3月初,每天5000多名劳力,拿着锄头、铁锨、拍板齐聚工地,满山遍野都是劳力,“啪、啪……”清脆地响彻山谷,一排排水平沟向前延伸,昔日荒山野岭全变成沿等高线布设的预整造林地。山头上彩旗飘扬,指挥台喇叭里歌声飘扬,让人感觉到又回农业社时火热劳动场面。工地上,我多次看到我们的县长,也是当时全庆阳地区最年轻的县长邓小龙,他微胖的身材,着灰色西装,穿一双白色运动鞋,虽显得不那么协调,但却很显眼,撇着脚从埂坎上急匆匆地走过,开始我以为县长是一个“八”字脚,后来晓得,他哪里是什么八字脚,他是看埂坎的坚实度。要是不幸被踏塌一块,那可真要我们“吃不了兜着走的”,真够我们“喝一壶”。这也是我区黄土高原马莲河水土保持世行一期贷款项目春集流域治理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战场”项目区都有,十五年过去了,如今,钻进茂密的松林下,水平沟框架依然明显,拨开一层厚厚残枝落叶和已形成的腐殖质,埂坎保存依然完好。去年,黄河研究会理事长、黄委科技委副主任、原中央世行项目办主任、高级工程师黄自强一行对水土保持对黄河减沙作用进行调研时,被如此高的工程质量所震撼,他不顾六旬高龄,爬在树下用照相机拍个不停,原来半天的合水行程安排也成了两天。

和现在相比,那时的项目,对刚刚转型计划经济的国民是个新鲜事务,国内许多制度都不能和世行的管理制度接轨,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等现代化管理制度更无从谈起,甚至很少听过。黄土高原马莲河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是国内实施最大的水土保持项目,也是甘肃省最大的外资项目,因此,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每年都召开动员会,组织基层领导赴延安、山西项目区学习,任务一层层下达,群众一个一个动员。马莲河水土保持流域治理应该是项目区所在县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任务,项目宗旨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脱贫致富”,项目涵盖了基本农田建设、植树、造林、种草、果园、养畜、淤地坝建设、苗圃、果库等内容,把治理水土流失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把项目区普遍受益,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促使可持续发展为项目实施的出发点和目标。集中体现了国家、地方、农民的责任,利益和义务,注重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也为今天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先进模式。

小川子是段家集乡的一个村,位于马莲河项目区岘子沟小流域的一条支沟道中,全村有460多口人,前些年,全县其他地方计划生育任务大,但小川子人口年年负增长,究其原因,就一个字“穷”,穷山恶水,造就穷人穷地,姑娘嫁得远,小伙外出“上门”,全村不见一座砖瓦房。穷则思变,村支书刘治友领着全村劳力每年都平田整地、引水改道、植树造林,可劳力太少、资金有限。没有“神仙”相助,“愚公移山”何时了?项目实施后,1999年机修梯田1200亩,造林3000多亩,人均梯田达到4亩,出沟的道路打通了,一举挖掉了穷根,现在山青水秀、道路畅通,窑洞基本全都变成崭新的砖瓦房……宜州、横城咀、鹞子湾、项目区许多贫困村都如此这般,终于脱掉了穷帽子。

项目初期只有何家畔盘马村有林果种植基础,项目果园建设在“典型引路、行政推动、效益示范”的多重作用下,农民从不认识到接受,反反复复,到项目期末共新增果园面积1.8万亩,何家畔、定祥规模化、基地化的果品生产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西华池、吉岘、店子、肖咀形成了产业村,十几年过去了,这些果园大都处于盛果期,为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础。

看着草洼沟、朱刘沟、太乐沟、大沟……这些当年项目区的沟壑纵横、荒山秃岭小流域如今都郁郁葱葱,塬面层层梯田里是茁壮成长的庄稼和那一片片丰收在望的果园,沟道淤地坝水色碧绿,鱼儿吐泡戏水,垂钓者同台竞技……昔日狂奔的马莲河如同上了索套,再也无法发威作恶,过去老人常说的马莲河河水暴涨,洪水翻过铁李川桥而过的“壮观”景象多年都未曾见过,也许我们的后辈儿孙再也不看不到了。如今,庆阳要用7年“再造”一个子午岭,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并实现农民增收,这可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责任编辑:唐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