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岷县境内的古城堡

作者:潘硕珍

发布时间:2024-03-11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20240311100755605-70-f671b.png

小山堡近景

20240311100810074-43-be0bf.png

中堡东城墙及城门

禾驮堡:在今禾驮镇禾驮,方圆五亩,小学及初中就建在禾驮堡遗址上,始筑于何时,无从考,民国十六年(1927年)修补完好。据史载:“民国18年(1929年)2月,马廷贤部王占林禾驮堡寨,杀害村民600余人,烧毁房屋无数。”

小山堡:位于十里镇张家坪村东的小山头,向西南蔓延可至姜维庙所在的王家山,与二郎山隔着一条深沟(沟口为龚家堡子,进沟就是有回民居住的申家山、张地沟和罗家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堡子墙系夹板夯筑,高度不足3米,堡子四面都有被土匪攻破的缺口,北面有普福寺,落款“小山根李凤谷”来看,这座庙宇就建在小山堡里。

据史载,清同治九年(1870年)十二月初九,黑头勇纵出岷州卫城,攻破张家平小山堡,官兵与民众被杀死及坠崖者很多。岷州州牧吕恕(湖南益阳人)逃出小山堡,雪夜跣足走至茶埠将台堡借到一匹马,再奔赴巩昌搬来救兵,赶跑黑头勇。同治十三年(1874年),吕恕离任时,写下《留别岷阳诗两首并序》,序曰:“余于(同治)九年秋捧檄牧民,遘溃勇之变,饱经患难,赖诸绅将伯,此地粗安,盖始愿不及此也。今四年矣,解任有期,成此志别。”第一首诗曰:“一番回首已欷歔,荆棘丛中拜简书。纵火竟难烧纪信,乞师曾记作包胥。”作者自注:“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溃勇焚城外之小山堡,时余在焉,因潜出得免,是夜单骑赴巩乞师,约三日,兵大至,遂克溃勇,戮其魁,余众尽逐之。”

中堡村堡子:中堡村位于岷县城南叠河(别称西河)与藏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距离县城5公里左右。据记载,中堡村为齐家文化遗址。“中堡遗址位于秦许乡中堡村叠藏河东北台地上。1947年,这里曾出土一个完整的绳纹陶罐,内装秦半两。挖出瓦棺墓,瓦径60×70厘米。村民挖地、修房中多次发现铜币、铜镞、灰陶罐等。1982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於敖派遣部下同为庞参将(今宕昌县阿坞乡人)回乡修筑两座城堡,一是今宕昌县境内的阿坞城,一是於敖的家乡中堡城。中堡是目前岷县境内墙体保存完好的城堡。中堡堡子以西河(叠藏河支流)为护城河,有险要的悬崖做屏障,长约120米,北城墙有残缺,长约80米,南城墙长约60米,东城墙长约210米,墙根约2.5米,墙高约5米。城门开在东城墙。

清同治四年(1865年),黑头勇侵占岷州城,巩昌府派提督杨世俊率兵进驻白土坡、中堡、小山堡一带,伺机围攻岷州城,以剿灭黑头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地方绅士李清香(1905—1986),字雨村,捐资修建了中堡小学,校名是“南川乡保国民中心学校”。校址在中堡村东北角寨子里,堡子门即学校大门。李清香任校长,李燕青、田畯等任教师,有学生100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村民们堡子外面营建家园。2019年2月,岷县人民政府、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在南门口竖立一块石碑,上书“岷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堡遗址”字样,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岷县青年书法家贾石璧题写了“大明山庄”匾额。                    (连载三)

责任编辑:唐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