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五凉时期的著名学者 —— 刘昞

作者:柴多茂

发布时间:2024-03-18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刘昞(370—440),字延明,敦煌人,五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教育家。14岁时,他跟随当时的著名学者郭瑀在张掖东山学习,学成隐居酒泉南山,受业弟子达五百余人。后曾任西凉儒林祭酒、从事中郎,北凉秘书郎,北魏乐平王从事中郎。

刘昞少小聪慧,记忆力超过常人,自能识字起,便在父亲的严格指导督促下阅读儒家经典,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随着刘昞长大,父亲刘宝的知识储备已经无法满足具有极强求知欲的刘昞。刘宝思索应该为孩子找一位更高水平的老师。

384年,刘昞已经是14岁的少年,知书达理,稳重成熟。一天,刘宝告诉刘昞,有一位老乡叫郭瑀,是当今的大学者,学问渊博深厚,正在张掖东山上聚徒讲学,应该去拜他为师,继续深造学习。

一天早上,少年刘昞背起行囊,向父亲辞别。出敦煌县城东门后,刘昞一路前行,来到了张掖东山。见到郭瑀后,刘昞满脸喜悦,急忙称呼“老师”,并报了家父姓名及一路上的见闻。郭瑀瞧着这位小老乡,虽是稚气尚存的少年,但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礼节方面丝毫没有怠慢,便答应收他在门下修习。这个时候,东山上聚集着一大批河西走廊最优秀的读书人,人数最多时达600人,日复一日的琅琅书声,响彻了整个东山峡谷,也唱响了五凉学术繁荣的高歌。

在《魏书·刘昞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刘昞在青年时代的性情,自信而爽朗,言行举止间颇有魏晋名士的风采。这既是时代风气的熏陶,也是他自信人生的投射。史书记载他“奋衣来坐,神志肃然”,慷慨而不失稳重。看到刘昞对追求学问如此痴迷执着,为人如此厚道谦和,郭瑀心想,这应该是他众多弟子中将来有大成就者,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昞,应该是最好的归宿。《魏书·刘昞传》对郭瑀择婿记载较为详细:在一天讲学时,郭瑀在座位前又放了一个座垫,对弟子们说:“我女儿现已长大成人,想找一位女婿,谁若坐在我前面的垫子上,便把女儿嫁给他。”在其他师兄弟还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时候,刘昞迅速起身,神情严肃主动向老师郭瑀请婚:“向闻先生欲求女婿,昞其人也。”足见其直爽而不失礼仪。此言一出,正好合了郭璃的心意。于是,郭瑀把女儿嫁给了刘昞。

刘昞成婚后不久,便向郭瑀辞别,带着妻子离开了张掖东山,隐居在酒泉南山,过着读书讲学的日子。随着刘昞名气一天天大起来,当地官府屡次派人来请他出山,担任儒学祭酒类的官职,他像郭瑀一样,均一一回绝,领着五百多门生在山中读书。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刘昞在酒泉南山与五百门生静读儒典,注解经史。但天不遂人愿,刘昞“不应州郡之命”的誓言大约在401年的一天打破。公元400年的冬月,李暠在敦煌建立西凉政权。李暠虽是陇上大族,但在河西根基不稳,为稳固统治,李暠竭力罗致敦煌著姓豪门和儒学名士,隐居在东山的刘昞自然被写进了李暠邀请的名士簿录中。

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中记载了李暠和刘昞在一起读书的许多史料。李暠非常喜欢前朝传下来的书籍,每本典籍都认真阅读,若有内页散落,他都亲自粘补。一次,刘昞陪着李暠一起读书,突然一页纸散落了下来,刘昞想帮李暠缝补,但李暠坚持不让刘昞代劳。李暠对刘昞说:“我是主公,亲自缝补这本书,就会有人特别重视这部典籍,这部书就会被更多人阅读。”不久,刘昞被任命为抚夷护军,虽是军职,政务繁忙,但他手中总是拿着书卷。有一次,李暠对刘昞说:“您没日没夜地注解经典,白天可以这样做,但晚上一定要休息呀,不然会累垮身体的。”刘昞微笑着对李暠说:“人呀!不知道哪一天就死了。所以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也是一个普通人,哪里有不勤奋的道理啊!”

义熙十三年(417)正月,李暠去世,刘昞等文武百官拥立世子李歆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凉州牧、护羌校尉。李歆因久在戎旅,有勇无谋,嗣位后,为扩大地盘,穷兵黩武,与北凉开始了数次鏖战。420年秋,在蓼泉一战中,李歆被北凉沮渠蒙逊所杀。北凉攻占西凉都城酒泉后,沮渠蒙逊下令禁止士兵侵掠百姓财产,并安抚百姓,对西凉旧臣“随才擢叙”。因为刘昞声名远播,被沮渠蒙逊拜为秘书郎,负责北凉朝廷的注记。

据史载,沮渠蒙逊“博涉群史,颇晓天文”,定都姑臧后,他在姑臧城西苑修建了一座建筑,名叫陆沉观,专门让刘昞居住、授徒。沮渠蒙逊每次到陆沉观见刘昞时都彬彬有礼,把他称为“玄处先生”。当时,陆沉观中有学生数百人。每月初,沮渠蒙逊派人给刘昞和这群学生们送来美酒、羊肉。

义和三年(433年)四月,沮渠蒙逊病逝。对于这位知己的故去,刘昞心中悲痛不已。沮渠牧犍继位后,遵照父亲沮渠蒙逊的临终遗意,对刘昞也是特别尊崇,拜为国师,逢遇大事,都亲自前往征询意见。

439年,北魏攻占姑臧城,沮渠牧犍投降,北凉灭亡。北魏太武帝徙沮渠宗族及吏民三万户于平城。刘昞名声早已传遍中原,北魏任命他为乐平王从事中郎。当时,太武帝下诏,凡70岁的老人可以不去平城,继续留在姑臧城,并允许留一个子女服侍。这时,刘昞已是70多岁的老人,按照政策,他便留在了姑臧城。这年年底,刘昞思乡心切,随与家人返回敦煌。440年初,在抵达张掖临松薤谷时,突发疾病而逝。

据《魏书·刘昞传》记载,刘昞著有《略记》八十四卷、《凉书》十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恭堂铭》一卷,注《周易》《韩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并行于世。

责任编辑:唐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