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千里渭河第一桥

作者:刘志宏

发布时间:2024-03-18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20240318094721533-43-caf36.jpg_scale_.jpg

地处渭河源头的甘肃省渭源县,作为中国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其悠久的历史也和渭河一样源远流长。据《尚书·禹贡》载,天下分为九州,渭源处古雍州之地。渭源名胜古迹和神奇传说众多,尤其霸陵桥以其豪迈的风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名垂青史

灞陵桥在渭源县原南城门外的清源河上,它不是现代的桥梁,而是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壁拱桥,当地年长一些的人更习惯称其为“卧桥”。灞陵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系大将军徐达西击元将李思齐时,为渡渭河而建。最早的灞陵桥不是拱形的,是一座普通的平桥,因有“渭水通长安,绕灞陵”之语,徐达亲题桥名为灞陵桥,有“渭河第一桥”之称。 

此桥后来为洪水屡次冲毁,同治年间重修。1919年,由陇西著名工匠莫如珍掌尺,清源镇柯寨村工匠何遇江、何遇海兄弟主持重修,仿照兰州雷坛河握桥的式样对灞陵桥进行了改造,将普通的平桥一变而为纯木悬臂曲拱单孔廊桥。1934年农历6月又经重建,由单梁变成叠梁,再经画师彩绘,始成今日的纯木悬臂拱桥。桥身全长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宽4.8米,桥面和桥底以每排10根方木并列为11组,从两岸桥墩逐次递级飞挑,桥顶为飞檐式灰瓦廊房,共13间六64柱,桥两头建有卷棚式桥头屋,四角斗起,脊耸兽飞,雄伟壮观,与桥身浑然一体,凌空舒展,势若长虹,成就了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全国仅存的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臂拱桥。

远远望去,霸陵桥精巧壮观,又被称之为“渭水长虹”,这座木桥不用一钉一铆,仅仅通过木头纵横相贯、交错搭接构造而成,更展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造桥工艺。由于兰州雷滩河握桥在1952年被拆除,渭源灞陵桥成为全国仅存的一座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臂拱桥,被誉为“中国古代桥梁的活标本”。1984年、1986年甘肃省文化厅又两次拨款予以复修,已成为渭水一大景观。

霸陵桥由于其高超的建构艺术和科学价值,1981年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2006年6月为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编《中华名胜大辞典》和《巧筑奇构》等专著。我国建筑大师茅以升在他的著作《桥梁史》中,将灞陵桥与河北赵州同济桥相提并论,奠定了它在桥梁史上的地位。

颂辞墨香

灞陵桥上汇名匾,诗章犹存翰墨香。灞陵桥长虹卧波的美姿,精绝的工艺,独特的造型,悠久的历史吸引了众多名人雅士为它题匾颂辞,名匠手笔成就了灞陵桥,名人题字让灞陵桥与日同辉,形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渭源县志》记载,清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西北军务,途经渭源,部属梅开泰重建灞陵桥。左宗棠亲笔题“南谷源长”,现悬于灞陵桥廊里。清代诗人杨景云:“闲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探源鸟鼠关山月,窟隐蛟龙秦地秋。远举斜阳光射雁,平沙击石浪惊鸥。一帆风顺达千里,东走长安荡轻舟。”

1934年灞陵桥重修工程竣工后,蒋介石等中央与本省要人题辞纪念。蒋介石题写的“绾毂秦陇”红底金字匾额尤为醒目,此四字不仅有柳楷的筋骨,还有颜楷的浑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渭水长虹”四个字,这是孙科对灞陵桥外形的高度概括,短短四个字淋漓尽致表达出对灞陵桥的喜爱之情。“大道之行”的匾额为于右任所题;“鸟鼠烟云足画图,灞陵飞雪饶诗思”为何应钦所题;“舆梁利济”为林森所题;“鸟鼠溯灵源,雪浪云涛,东行汇泾渎黄河,函关紫气;陇秦资利涉,月环虹跨,西望是金城杨柳,玉塞葡萄”为杨虎城所题;还有渭源人裴建准所题的“灞陵桥”等。其他达官显贵也都留下墨宝,足见国民政府对渭源灞陵桥的重视。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所书匾额“灞陵桥”既潇洒又飘逸的三个字,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极具美感。史学家顾颉刚考察完鸟鼠山和灞陵桥后题联:“疑问鼠山名,试为答案歧千古;长流渭河水,溯到源头只一盂。”

三源传奇

渭源霸陵桥有着6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千里渭河第一桥。这座桥之所以第一,主要和渭河有密切的关系。《水经注》说,“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尚书·禹贡》载,“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而鸟鼠山在渭源境内,说明渭源即渭水之源,而霸陵桥自然是渭河第一桥了。

渭水源头的逸鞭泉、禹仰泉和吐云泉,呈倒品字状排列的三泉眼,溢出涓涓细流,在禹王庙不远处聚汇一起,以禹河的身份,叙说着“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的流长历史。

责任编辑:唐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