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赓续南梁精神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作者:杜宏程

发布时间:2024-04-10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第一任书记习仲勋,他和百姓心连心。办起学堂传真理,组织民众闹革命”,这是《南梁之光》第四集“群众路线”中,环县地方剧种“道情深深”词曲质朴、唱腔高昂的唱词,道情剧表现的是刘子丹、谢子长、习仲勋在南梁闹革命时和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犹如亲人般温暖的军民关系。观看《南梁之光》第四集“群众路线”,我们深切地感到,坚持群众路线不仅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散发着永恒的精神魅力,蕴藏着丰厚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时刻从那段不屈抗争的民族记忆中汲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智慧和力量,倍加珍惜和维护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坚定信仰、勇于担当,以伟大南梁精神之光引领奋进新征程,奋力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

一、坚定理想信念,铸牢人民立场之“魂”

刘子丹、谢子长、习仲勋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始终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与人民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坚决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就要赓续南梁精神,践行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和规矩,深刻领悟、准确把握坚持群众路线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保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铸牢人民立场之“魂”。

二、面向人民群众,厚植党群鱼水之“情”

《南梁之光》第四集“群众路线”中,人民群众没有土地,党就进行土地改革,按照土地法政策和各村实际,分地给没地少地的贫苦农民;人民群众渴望自由,党就通过投豆子方式选举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和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人民群众缺乏文化,党就兴办教育事业,创办了军政干部学校和列宁小学。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人以群众为天,始终“把屁股端端坐在群众一边”,真正做到了革命为了人民、革命依靠人民、革命成果由人民共享,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红军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才使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和发展起来,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就要弄清楚共产党是从哪里来的,认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时刻牢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党和群众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在履职实践中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密切联系群众过程中厚植党群鱼水之“情”。

三、树牢主体责任,夯实从严治党之“根”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即把惩治贪官污吏、树立廉洁正风列为政权建设的头等大事,明确规定,“凡一切党政军干部,如有贪污十元钱以上者,执行枪毙”。作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严格自律,勤俭节约,1934年寒冬已至,习仲勋还穿着单衣,东奔西走。红军行军打仗的途中常常会吃不上喝不上,生活十分艰苦,刘志丹鼓励大家:“饿上几天算不了什么,当红军不是来享福的!”陕甘边革命前辈们深知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把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贯穿群众路线始终,正是南梁精神所蕴含的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和理论探索,至今仍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财富和精神源泉。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就要从南梁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的党性滋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按照机关党组的安排部署和机关党委的工作要求,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常态化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为主要抓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全面推进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设,为以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助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四、坚持求真务实,尽好履职建言之“责”

上世纪30年代,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人把维护群众利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创造性地开展革命斗争相结合,一村一户做调查研究,一家一户做群众工作,实事求是制定了土地财经粮食、军事等十大政策,大力发展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有效提升了根据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改善作为履职的着力点,聚焦全省“三农”领域重大问题,围绕中药材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等课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服务协调推动河湾村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设、积石山县团结村地震灾后重建等民生工程,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急难愁盼问题,以高质量履职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唐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