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瑾玉 加曼草
发布时间:2024-11-08 10:24:24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大河奔涌,九曲连环;万里黄河,气象万千。黄河发源于青海,成河于甘肃,在甘肃两进两出,入甘南藏族自治州、经临夏回族自治州、穿兰州、过白银,浩浩荡荡,蜿蜒近千公里。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视察,在黄河之滨兰州第一次提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一个月后在郑州座谈会上,正式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黄河国家战略首倡之地,甘肃牢记嘱托,积极承担上游责任,以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区为重点,强化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系统性治理,扎实推动黄河国家战略深入实施。
5年来,我省谋划实施的这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重点任务落实的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新成效?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10月28日至11月1日,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民革甘肃省委员会,以及专家学者联合在临夏州、甘南州和白银市开展了实施《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监督性调研,了解工作成效亮点,总结做法经验,为更好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提出务实有效、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
临夏回族自治州全域属黄河流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千百年来,临夏州各族群众与黄河相伴共存、和谐共生。
10月28日,调研组来到临夏州开展调研。临夏县槐树关河,是黄河一级支流大夏河右岸的主要支流。曾几何时,这里河道淤积、水系生态薄弱。经过综合治理,如今的槐树关河,形成了以河为轴、水清岸绿、生态优美的绿色长廊。据了解,2021年以来,临夏州实施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76项,水土保持率达到了66.49%,实现水土流失面积与强度“双下降”目标。
“玛曲少飞沙,黄河多青绿。”这里水源年均补给量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也被称为“黄河之肾”。在甘南州调研座谈会上,调研组十分关心玛曲沙化治理情况,甘南州有关部门介绍说,玛曲县目前累计治理沙化地37.19万亩,截至2023年底,当地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98.4%。同时,黄河玛曲段出境流量达到157.4亿立方米,较2020年增长27.4%,较10年前提高近五成;年均水资源补给量达88.75亿立方米,较10年前提高逾六成。调研组表示,黄河首曲要持续向好,不仅需要系统治理,更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让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理念深入农牧民的心里,只有实现绿色发展,才能深切体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力量。
深秋时节,走进白银市景泰县米家山周家窑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地,整个修复项目地目前已经用铁丝围栏围住,在成片的梭梭林、碱蓬等植被的掩映下,一根根黑色节水滴管源源不断地将水分精准输送到每一个植株根部,生态修复后的米家山适生植物密布,随风摇曳,焕发出勃勃生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全面推行林长制,实行封山禁牧、抚育管护,生态底色正在变得更加靓丽。在认真查看了植被恢复情况后,调研组专家建议,按照自然修复法原则,就地取材,重点以适生性强的本土植物作为首选,既可以有效恢复当地生态,又可以降低后续管护成本。
5天时间,从甘南、临夏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到白银景泰等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区,调研组一行爬山涉水,深入重点修复治理的历史遗留采石采土场、废弃的矿洞、破损的山川地,认真查看修复项目实施情况,同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提出合理修复建议……
保卫母亲河,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黄河治理攻坚战,还在黄河两岸继续……今年9月12日,在兰州召开的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调研中,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全面落实黄河上下游一体保护及黄河两岸生态修复工作任务,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确保黄河岁岁安澜、人民幸福安康。